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

三六、機械化學校受訓

<< 三五、一個深造機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三七、軍校畢業後的插曲 >>

     陸軍機械化學校,前身就是陸軍交通輜重學校,於1934年創立於南京。抗日軍興,裝甲兵團先後參加上海和南京防守戰,戰績卓著。裝甲兵團的幹部,多為交輜學校訓練出來的。南京淪陷前,該校已遷至大後方,擴充為兩個學校。一為陸軍輜重兵學校,在貴州龍里復校;一為陸軍機械化學校,在湖南洪江復校。機械化學校的教育長為徐庭瑤將軍

      徐庭瑤將軍曾奉派到歐洲進行軍事考察。回國後,他極力倡導軍隊機械化,並著有《一元兵論》等著作,為我國機械化兵種之鼻祖。

      機械化學校設有交通戰車技術三個正科班。此外,尚有學員班學兵訓練大隊。並設有工廠,除修護戰車和汽車外,且籌備自製戰車和汽車。並將裝甲兵團擴充為裝甲師,師長為杜聿明將軍,曾在蘭封和桂南會戰中,大顯身手。崑崙關大捷,更使該師威名遠播。

      學校的教育方針,以戰鬥訓練理論訓練工程訓練三者並重。

      此外,還設有最高學術組織,就是工程學校,由項任瀾博士任院長,何緒瓚教授任教務長。該院有學生數百人,內有設備完美的金屬工廠實習工廠。並附設戰車工程研究所,積極仿製英國維克斯式坦克車和美國的吉普車,是一所新式規模宏大的軍事學術研究場所。抗戰時,著名的〈萬能工作機〉就是該院研製出來的榮譽產品。將〈萬能工作機〉裝在卡車上,就等於一座流動的修理工廠。此外,尚能自製各種蓄電池,對抗戰的貢獻、厥攻甚偉。

      我能考上這樣宏大的學校受訓,確實太幸運了,也可說是我生命史上的轉折點。對我將來的前途,有很大的鼓勵作用。因為我有了正式軍校的學籍,再也不會被視為行伍出身的大老粗了。我們考取的十人到機校報到時,所本部派有專車,並派教育處倪少將親自護送,由此可見運訓所對我們入機校受訓的重視了。

      到校還要參加入學甄別考試。

      我們十人編入軍官技術訓練班第14期全班學員計75名,全是由各部隊甄選保送來的。年齡最大的32歲,最小的21歲。前任隊長喬九齡上校,陸大將官班畢業的,因調升少將參謀長離職。繼任隊長陳甲三上校,係軍校三期畢業。三個中校分隊長為:吳仁安丁皓炎涂白揚,均係軍校五期畢業。指導員鄒連孝,係復旦大學畢業。主任技術教官史久華係留美碩士。其他教官也有留美及名大學畢業的。可說都是經驗豐富的飽學之士。我特別寫出這些教職員,是表示學校對本班的重視。

      徐教育長辦學認真,對學生愛護備至。'每天朝會升旗,在濛濛的晨曦中總是先看見他站在司令臺上從沒有遲到過。他這種刻苦耐勞、以身作則的精神,實在令人感動

      學校設備雖簡陋,但教學卻很認真。每晚自習點菜油燈,卻也古意盎然。有一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,我每於假日或例假日,總是埋首在圖書館裡,閱讀課程有關的參考書籍,並隨時作成筆記或摘錄。我珍惜這寶貴的受訓時間,把握著每一分鐘學習的機會,來滿足我的求知慾,絕不投機取巧,就是野外演習或工廠實習,我也從不偷懶,從不請假缺課。

      時間毫不留情的溜過去,受訓的期間很快結束了。經過結業考試,在75名同學中,我的總成績名列第十五名。以我過去所受教育的基礎,可說是難能可貴的了。

      舉行畢業典禮後,同學均紛紛返回原單位工作。半年相聚,一旦分別,天各一方,不無依依難捨之感。我們運訓所的十位同學,因等候所本部是否派車來接,或是寄旅費來,尚未得到回電,均暫住校等候。我因距家較近,想趁便返家省親,將行李委託同學文劍荒君帶走;如寄來旅費,則請他轉寄給我。我向學校請假,校方給予批准。因此,我便離開學校,返回故鄉了。


<< 三五、一個深造機遇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三七、軍校畢業後的插曲 >>

2 則留言:

  1. 爸爸自12歲失學,經過大約15/16年後,
    重新回到學校,相信爸爸內心的激動更勝於言表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徐庭瑤 將軍 事略 (聖路易時報網站)
    http://www.scanews.com/2007/07/s880/88004/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