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

二、可愛的故鄉

<< 一、開場白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三、我的家庭 >>

      離我家數里,有一地名叫江口,是兩條河流交匯的一個渡口。相傳從前有一秀才(佚名),在江口過渡時,一時才思泉涌,口占一聯:“一槳二篙三搭界”。意思是說,蕩一槳,撐兩篙,便是三個地名交界的地方。但苦思不得下聯。乃招貼於渡船上,如有人對得下聯,願贈紋銀十兩。後來果然有人對出:“上瀏、下醴、中萍鄉”。至今傳為佳話。所謂下醴,就是我的祖籍湖南省醴陵縣。因為瀏陽縣在江口的上流,江西省的萍鄉縣在江口的中間,而江口的下流,就屬醴陵縣管轄了。瀏陽的一條小河和萍鄉的一條小河,在江口匯合後,經醴陵淥口而流入湘江。

Google Map - (現) 湖南省 株州縣 醴陵市

      我家距此匯合的河,只有半里之遙。記得小時候結伴在河中游泳。水色碧綠,可行木船,為我鄉唯一的水運交通。沿此河順流而下,可謂五里一壩,筒車櫛此。所謂筒車,是用很多竹筒斜綁在圓架上。河中用木材茅草砂石作壩堵水。借水力沖動筒車挽水,灌溉水田。古老的筒車,極盡灌溉之利。春夏息影河畔,搖揚垂柳,鳥兒穿梭其間,發出清脆的歌聲。更雜以筒車戽水的咿呀聲,有如彈琴和音。拍奏自然合節。清風迎面彿來,令人留連忘返,真是心曠神怡,不復知身在人間了。

Google Map - 爸爸魂縈夢繫的故里 - 富里鎮

      離河不遠有一小市集,就是富里街上,是我鄉的文化貿易中心。雖然是一個小鎮,但周圍五華里以內,都來這裡採購必需的日用品。在交通方面,既無公路騾馬大道,除了小河的木船外,那就完全依靠人力挑擔推車了。在當時農業社會裡,倒沒有交通不便和閉塞的感覺。但文風卻是很盛的。

      街頭有座龍王廟,廟裡正殿供的卻是一丈多高關公神像,旁邊塑關平、周倉的神像,雕塑得栩栩如生,十分威嚴。左殿供著純陽祖師呂洞賓的塑像和南海觀世音塑像,右殿才是很多個龍王爺的龍頭木雕。鄉人不稱關帝廟而叫龍王廟。來朝拜的都拜龍王爺,倒把正殿的關老爺給冷落了。也許龍王爺是管水的,與農田收獲關係密切,所以廟中香火鼎盛,附近數十華里來朝拜的,每天絡繹不絕。廟中設有各種竹籤,分門別類;問吉凶的計百號,求醫藥的則分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小兒科、耳鼻喉科等,求籤者都按病情選擇。各種籤都備木刻的印板。廟祝則分門別類印好按序存放籤櫃的小抽屜裡。以每張一個銅板(20文)賣給求籤者。求籤者按籤號取籤單。如果求得的是藥單,便自行持藥單向中藥店買藥治病。那時鄉間沒有醫院,龍王爺便是無所不能的醫師,鄉人信仰彌堅。病治好了,就要酬神還願;如果病沒治好,或者死亡,也毫無怨言,以為菩薩都治不好,那是命限到了。總之,龍王廟是我鄉的信仰中心。每年端午節賽龍船,秋收後建平安清醮,更是熱鬧異常。每年春秋兩季,各鄉由神祀會首僱戲班子在廟裡戲台上演戲酬神,多則連續半月、一月,少則7天,不消說更是熱鬧空前了。這种歌舞昇平的現象,延續至日寇犯湘前。

      我們李氏家族,祖居富里,算到我為止,已經是20代了。鄉人聚族而居,人煙稠密,雞犬相聞。李姓為當地望族,人口眾多。其他為萊紫山的潘姓、馬家洲的陳姓,對河潼塘的吳姓。論聲望和財富,還數李家為首。

      富里舊稱萬福壠,為山水毓秀的大平原。土質肥沃,終年無水旱之憂。水稻成熟時,遙望數十里,有如黃金遍地。每年可收割兩委。故家給人足,可算富庶之鄉。

      李姓設有芳公倉公等族立國民小學,故民智較開放,文風也就冠諸他鄉。且民性淳樸,慶弔相望,尚不失中國傳統的道德品質。

      我自離家浪跡他鄉,已50多年了。每至月明之夜,懷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,也不知灑過多少思鄉熱淚


<< 一、開場白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三、我的家庭 >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